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是学校在新发展阶段,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学科、人才、智库、平台新格局,高质量服务国家乡村振兴使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回信精神,以乡村学学科建设为抓手、乡村学研究生培养为重点,集新型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研究体系、人才培养系统和智库建设为一体的实体化运作学院。
学院成立于2021年12月6日,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基础上组建,为学校直属新型学院,独立设置、开放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合署办公,教师按“双聘”方式从相关学院聘任。
学院拥有交叉学科门类下二级学科——乡村学,是2021年在教育部备案获批的新型交叉学科,设有“乡村发展与规划”“乡村形态、结构与功能”“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治理与文化建设”4个研究方向。学院聚焦以学科建设统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学校乡村振兴标杆建设的重大使命,开展“跨学科、跨学院、跨行业、跨区域”交叉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致力于把乡村学建设成为一级学科,在建校百年之际(到2034年)实现乡村学纳入到国家一级学科建设序列的目标,成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素质人才输出高地、政策咨询策源高地、理论创新研发高地、县镇村示范样板建设标准引领高地。
现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依托学校成立的陕西省乡村振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个战略咨询机构,其中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下设乡村空间布局研究中心、乡村景观研究中心、乡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13个中心;先后在韩城、延安河庄坪镇、内蒙古乌海等地建立了专项研究生实践基地、耕读教育基地等18个乡村振兴基地,为乡村振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学院按照“双聘制”导师的原则,在农学院、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13个学院选聘了180余名导师,涉及作物学、社会学、城乡规划设计、经济管理、动物科学与技术、林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其中教授74名,副教授107名,博士生导师96名,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学院正在构建以乡村学本科人才—乡村治理与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乡村学学术硕博士研究生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乡村振兴项目制研究生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自2019年起,乡村治理与发展项目共招生5届680余人,涉及12个业务学院,15个专业领域,其2019级、2020级275余名专项研究生已顺利毕业,超过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从事农业、乡村振兴相关工作;2021年,开始招生“乡村振兴”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在读在职研究生60人;2024年,学院实现乡村学学术硕博士研究生招生零的突破,计划招生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6名。
学院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自201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涵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除东四盟)、西藏等7省区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大调查行动,获得了4.6万个乡村本底信息,搭建了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基础信息平台,编制发布了《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总报告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除东四盟)、西藏等7省区分报告,为7省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最基础的本底信息;构建了乡村振兴技术标准化体系,首次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省级乡村振兴技术标准体系规划《陕西省乡村振兴技术标准化体系规划2021-2025》;出版了《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内容与规范》;编制了《乡村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规范》;制定了乡村振兴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了乡村振兴评估方案,编制了《县域乡村振兴监测与评估方案》。
学院积极参与地方乡村振兴,先后编制了《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韩城市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武功县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三原县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延安河庄坪镇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汉中市示范村镇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城固县乡村振兴规划》《淳化县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彬州市城关镇乡村振兴规划2022-2025》《山西省吕梁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富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耀州区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等;学院专家撰写的咨询报告先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农办、陕西省委等部门采纳30余份。
学院积极助力地方政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以整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合作为切入点,构建了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韩城分院、韩城水产研究院、韩城花椒技术试验示范站、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实践基地2院1站1基地整县域乡村振兴的韩城样板,2021年韩城市被评选为全国十大乡村振兴样板县;以整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为统领,构建了一本规划、五个基地、一支队伍的“1-5-1”整镇域乡村振兴的河庄坪模式,2021年河庄坪镇被评选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序列。
进入新发展阶段,接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探索交叉学科建设路径,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乡村学;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农科人才;打造高水平战略咨询团队,高质量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咨询服务;搭建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探索社会服务模式,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学校“12345”发展思路,履行“四大学科使命”、创建“五个标杆”,高质量践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