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 » 乡村振兴学院» 首页» 行业动态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次数: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广泛动员、上下同心。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始终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组织开展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等都积极行动。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在脱贫攻坚中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确保财政投入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锻造过硬队伍、尽锐出战。我们党把精锐力量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党委政府正职保持稳定。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继续调集精锐力量、调配精兵强将,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科学方法、精准务实。精准务实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更是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我们突出“实”的导向、“严”的规矩,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坚决反对大而化之、撒胡椒面,坚决反对搞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正是这种精准施策的绣花功夫、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确保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让脱贫成效能够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并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资源禀赋条件不同,人文传统风俗差异很大,不同地域、不同乡村、不同群体情况依然千差万别,必须坚持精准务实的科学方法,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不一刀切、搞运动,不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群众现实所需,从各地实际出发,强化分类指导,加强分层推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化大规划为小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立足当下推进重点任务,又着眼长远稳扎稳打,扎实有效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我们党秉持“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在脱贫攻坚中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立足我国国情,充分把握减贫规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推进扶贫手段、方法创新,推出农村“三变”改革、涉农资金整合、扶贫小额信贷等新政策新举措,探索了包括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新模式。不断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了以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全方位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为内容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这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破解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速了脱贫攻坚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势更复杂、矛盾更集中、任务更艰巨,更需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我们必须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用好改革这一法宝,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创新政策举措,创新机制模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改变、耕地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的改革底线,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要继续坚持脱贫攻坚建立的这一套行之有效、上下衔接、系统完备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评机制,并与时俱进,调整优化,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和要求。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鼓足勇气、攻坚克难。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迎难而上、攻坚拔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途漫漫,还将遭遇更多险关硬仗,需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攻坚克难精神,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旺盛的斗志、更昂扬的姿态,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坚守为民情怀、不负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脱贫攻坚中,我们强调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摆脱贫困的强大动能。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要以农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标尺,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利益,突出民主参与,坚持民意导向,把农民的所需、所盼、所求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披坚执锐、勇立新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