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 » 乡村振兴学院» 首页» 行业动态

陕西省:抓早动快 蹄疾步稳加力推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谋深走实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2-11-04     浏览次数:

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发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作用,实施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陕西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充分挖掘发挥高校资源密集优势,将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作为推动乡村建设科学进展的新模式、作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新举措、作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抓早动快、蹄疾步稳,加速加力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谋深走实,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行动在前、抓早动快

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贵在行动迅速、重在夯实基础。陕西省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突出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最大合力、最佳效果把工作做实做细。

一是“快”字当头“开好局”,率先举行启动仪式。全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启动仪式召开后,陕西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将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作为近期重点工作事项之一,专门提交省政府领导专题会议研究。9月20日,在陕西省“四沿三建”乡村建设陕北片区工作推进会上,省政府分管领导传达了国家“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精神和要求,对全省迅速启动此项工作做了重点强调和动员安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与长安区、定边县等6个县(区)进行了签约,强大的“首发阵容”为行动顺利开展打响了头炮,发挥出卓越的“头雁效应”。

二是“实”字为要“起好步”,细化出台实施方案。在反复深入学习研究国家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逐项对标对表,反复打磨完善,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实施方案,提出在参与推动国家行动的同时,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创建活动,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创新提出一系列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举措和行动路径,先后征询三轮省级相关部门、全省各高校、各市县和相关处室意见建议,进一步细化实化配套政策措施,为行动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

三是“细”字为先“铺好路”,靠前夯实行动基础。积极对接省级教育部门,建立“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专门处室、专门人员负责行动开展联络协调、任务落实等具体工作。在“全省教育系统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培训暨工作推进部署视频会”上,专门就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进行政策解读和部署动员;协调对接省委教育工委专门印发通知,面向全省112所高等院校开展摸底调研、征求意见,建立开设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乡村建设领域专业的高校名录信息库,建立西安交通大学等14所省内高校、清华大学等20所省外高校联系方式表,为行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深度动员、精准结对

广泛宣传,充分动员、精准结对是推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陕西省坚持需求导向、多方动员,竭力引导校地精准对接,确保行动宣传面广、发动力足、参与度高。

一是多方动员“搭台子”。在充分协调发挥教育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省市县各级乡村振兴部门依托乡村振兴专家库,广泛调动各方资源力量,综合运用电话、网络、“人传人”、“面对面”等方式手段,主动联系对接省内外高校,最大限度地扩大提升“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的社会影响力、政策知晓度和参与积极性。同时,深入征求各地对行动开展的意见建议,真正将各地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摸上来”,将高校专业优势信息“传下去”,着力解决校地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步建立需求台账和结对意向表,为校地高效、精准结对搭建桥梁、打通渠道。

二是聚焦需求“引路子”。按照“校地自愿、校地共建、突出特色、稳妥推进”的原则,在广泛动员的同时,将参与高校的专业优势、服务能力放在首位,统筹工作基础、参与热情等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标准、优中选强。督促引导各地聚焦乡村建设实际需求,围绕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卫生厕所改造、垃圾污水治理、农房质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等现实工作中亟需支持解决的难题、堵点、重点,与相关高校就引入专项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支持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尽早凝聚共识、达成结对意向。

三是校地精准“结对子”。经过前期充分摸底、广泛发动和征求意见,全省符合条件的14所开设建筑学、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高校中,拟签约高校13所。其中:985、211和“双一流”大学5所,占38.46%。全省10个设区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的96个县(区)中,已确定41个县(区)参与行动,其中涉及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8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截止目前,省内13所、省外1所(清华大学)签约与拟签约高校,均已与41个拟签约县(区)达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意向。

微信图片_20221107160040.png

三、示范创建、以点带面

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既是一项新举措、新任务,更是一项利长远、求长效的系统工程,既要以点带面、稳妥推进,又要下茬立势、久久为功。陕西省在推动实施好国家行动的同时,在省内组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力求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推动行动持续开展。

一是优化创建内容。横向上,将校地合作内容,由乡村建设领域延伸至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推动村庄软件、硬件同步强化。纵向上,将人才培养对象范围,由签约县政府、县乡村振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拓展至县乡村三级乡村建设服务队队员及乡村振兴业务骨干,以此促进县域内干部群众乡村建设能力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规范创建程序。按照“县级申报、市级审核、省级认定”的程序,由签约县(区)在签约高校服务村中,每年确定2—4个备选示范村,经市级现场审核、省级现场核查,按照不超过备选村总数50%的数额,遴选确定“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示范村。同时,强化示范创建激励,对核查认定的示范村,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对工作推进迟缓、成效不明显的示范村实行动态调整。

三是完善创建机制。脱贫攻坚期,陕西省创造性地打造实施校地结对“双百工程”,全省103所高校结对帮扶96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实施智力、科技、人才等“八大帮扶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当前,陕西省精准对标现阶段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新实践新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示范创建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双百工程”与“百校联百县兴千村”两项工作深度融合、纵深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政策合力、工作合力、帮扶合力,努力实现校地共建“效益最大化”。

四、压实责任、同频共振

组织有力,方能推动有序。陕西省在部署推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伊始,就注重明确各方定位、压实各方责任,着力探索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聚焦“人、财、物”,压实签约县(区)政策保障主体责任。“人”的方面,各签约县(区)明确一名分管副县长专门协调负责“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在县域内的统筹实施,同时,签约县(区)和服务乡镇、服务村各明确1人参与签约高校组建的乡村建设服务队。“财”的方面,统筹用好衔接资金、社会帮扶资金、金融资金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签约高校开展乡村规划、建设、服务等。“物”的方面,灵活运用新建、改建、再利用等方式,与签约高校共建校地合作实践基地。


二是围绕标准要求,细化签约高校的服务供给责任。对外,各签约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师资力量、学术资源等,组建不少于6人的乡村建设服务队,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职工带队,每年累计开展不少于2个月的驻村服务,县域内服务对象不少于3个乡镇10个行政村,并根据合作协议内容和乡村建设需要,及时提供高标准的村庄规划、项目实施、人才培训等专业技术服务。对内,要在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评优等方面对驻村服务人员予以适当倾斜,提供政策激励保障。
三是突出协调指导,明确乡村振兴和教育部门的协调考核责任。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教育部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日常联络、协调、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督促指导签约高校、签约县(区),协同推动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同时,省级乡村振兴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签约校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签约高校开展工作成效、签约县(区)支持配合协调服务情况,考核结果在全省通报,并作为年度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推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紧迫需要,陕西省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奋力打造富有特色的陕西模式,做出富有成效的陕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