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 » 乡村振兴学院» 首页» 学院动态

建章立制 开拓进取 助力乡村振兴标杆建设

——记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一周年

作者:乡村振兴学院        发布日期:2022-12-06     浏览次数:

在中华民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学校全面推动树立乡村振兴标杆建设之际,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的基础上,适时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为学校直属新型学院,独立设置、开放管理,正处级建制,与学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合署办公。这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贯彻落实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专家回信精神、全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

乡村振兴学院从2021年12月6日成立至今,已整整一周年。一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兄弟学院的支持帮助下,学院从零开始,积极创新,开启了学院建设新征程。

一、建章立制,构建学院管理框架。学院成立之初,就把建立学院运行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纳入到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中。根据学校二级学院管理办法,梳理了学院制定管理制度清单,根据学院建设发展的要求,相继制定了《乡村振兴学院学术委员会制度》《乡村振兴学院师资聘用办法》《乡村治理与发展项目研究生日常管理办法》《院地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知名专家,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在全校范围内按照跨学科、跨学院、跨行业的要求,聘任了学院师资队伍,构架了学院基本管理框架,为依规治院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科学规划,绘制学院发展蓝图。自学院成立之日,就开始着手研究制订《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在厘清乡村学学科体系、学科边界的基础上,针对学科服务对象,剖析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从乡村结构演化与乡村承载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乡村社会治理、乡村现代化建设等功能需求出发,以“乡村学”建设与发展为牵引,夯实学科基础、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科学绘制乡村振兴学院发展蓝图。力争到203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流学院。

三、学科建设,构筑学院发展根基。学科是学院的立命之本和发展载体。学校于2021年申请获批乡村学交叉学科,学院聚焦国家战略和学校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以乡村学一级学科建设为目标,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系统分析基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乡村振兴服务框架,明确了乡村学学科内涵、学科边界、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学科方向、学科建设等重点任务,编制了《乡村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启动了乡村学系列教材、研读资料及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学院乡村学学科建设基础。

四、人才培养,落实学院育人本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学院成立以来,秉承前期乡村治理与发展项目研究生培养方式,进一步梳理了乡村治理与发展项目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组建了以多学科多专业领域交叉、双导师为基础人才培养新团队;完成了乡村学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核心,构建了校地协同人才培养新机制,出版了《乡村振兴青年实践—西农模式》一书。本年度第一批乡村治理与发展项目研究生顺利毕业,第二批完成了在延安市河庄坪镇为期一年实践锻炼,第三批正在延安市宝塔区乡村振兴局、河庄坪镇和咸阳市武功县进行实践锻炼,进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项目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

五、规划咨询,发挥学院服务职能。规划编制是学院践行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本年度完成了三原县、武功县、杨凌示范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承担了彬州市城关街道办、城固县、淳化县、临潼区和富平县等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踔厉支持地方开展全县域乡村振兴,为服务地方乡村振兴贡献西农智慧和西农方案;同时,借助学院学科和人才优势,针对国家重大战略,向各部门提交各类咨询报告20余份,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和采纳10余份;定期编制发布乡村振兴蓝皮书、乡村振兴动态、标准化引领乡村振兴动态等咨询报告;在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框架》等专题报告。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动,以乡村学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为发力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服务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智库咨询和机制创新体系,助力学校树立乡村振兴标杆建设目标,为学校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和全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努力奋斗。


编辑:左瑜瑜     终审:冯永忠